11月5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必赢76net线路主办的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共运大讲堂于文华公书林模拟联合国实验室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蒲国良教授,受邀做“世界社会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讲座。我院科社所全体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部分本科生集中聆听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余维海教授主持。
主持人余维海教授
在本次讲座中,蒲国良教授以世界社会主义为视野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发展是对西方现代化的一种批判性回应。蒲教授指出,世界社会主义诞生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发表至今已经发展了500多年,它是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取代物、对立物出现的。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批判和反思,是一种试图超越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探索某种可行性方案所进行的持续性努力。
主讲人蒲国良教授
其次,蒲教授论述了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他指出,从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上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最终中国共产党夺得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权。中国对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正当是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从西方向东方持续蔓延的时候,是社会主义运动展现出生机和活力的时候,是苏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时候,中国人民最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帜。
讲座最后,蒲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历程,论述了1840年之后,中国被卷入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也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必要性,从而缓慢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从学习苏联,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到以苏为鉴,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再到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康社会;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党的二十大初步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
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怎样理解”这一问题,蒲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19世纪的欧洲传入,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就必须做到本土化,也就是中国化;从当今21世纪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19世纪的理解肯定也有所不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与会同学提问
蒲国良教授回答同学提问
讲座尾声,主持人余维海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高度赞扬蒲国良教授的讲座极具历史的深度性、内容的生动性以及逻辑的严密性的特点。同学们再次对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