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名称及摘要
何以“自由”:理解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一个中观层面的整合性框架
摘要:街头官僚理论的发展,需要加强微观与宏观研究的衔接。基于互动主义视角搭建权力要素系统的整合性框架,讨论自由裁量权的产生、运作及形变逻辑。研究发现,要素系统由权力场景与权力关系交互形塑,边界产生的权力基础在非对称博弈中强化,赋能权力方式,反作用于系统各要素,推动系统运行与更新。该框架可以为打通微观与宏观研究提供分析工具,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街头官僚政治的理论意蕴和研究议题。
(摘自原文)
2.作者
袁方成 必赢76net线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地方与基层治理。
王善达 必赢76net线路2022级硕士研究生。
3.相关介绍
创作背景:作为“在工作中必须与民众直接互动,并且在执行公务方面具有实质自由裁量权的公职人员”,街头官僚充当政府与社会中介人的特定角色,对政策执行以及公众福利的实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官僚体系最低层级主体,街头官僚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直接与民众发生互动。也正是因其地位特殊,面临着政策目标模糊、有限资源和无限需求的矛盾以及不确定的工作环境等困境,需要必要的自由裁量权以应对困境,也同样能够凭借这种权力而影响甚至于决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由此,自由裁量权成为街头官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和重要关切。
究竟怎样看待作为整体形象出现的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作为街头官僚理论的创立者,利普斯基主要通过描述街头官僚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以及在对应工作环境中做出的行为选择来分析其自由裁量权,而并未对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做出明确的概念界定。从街头执法的警察、城管,到教书育人的老师,再到直面患者的护士,乃至事务繁多的社区书记,不同环境中工作、肩负不同职责的各类街头官僚的“自由”差异显著,针对某类群体的研究难以拓展到整体,甚至于研究结论相互冲突。特别是微观与宏观层面的研究之间明显脱节,具象经验的抽象分析与抽象观点的经验证成之间,亟待进一步的衔接、整合与发展。
为此,本文尝试从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本身出发,通过对自由裁量权的要素及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分析,搭建一套中观层面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来架通微观与宏观研究之间的沟壑,以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挖掘街头官僚政治的丰富意蕴。
主要内容: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展示出既有街头官僚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脱节,指出在庞杂的微观研究和置于国家层面探讨街头官僚政治意义并寻求规范、开展国别比较的宏观研究之间,本文关注的中观层面的建构指向一套整合性的分析框架。
笔者尝试在微观层面对特定主体及情境的描述和分析基础之上,基于作为整体集合的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要素拆分,在中观层面建构新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自由裁量权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展开更具广泛性的讨论,为解析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因何而起、因何而变提供分析工具,从而推动微观实证研究与宏观理论之间的衔接与契合。为此,据自由裁量权产生、运作与形变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维度,将其分解为权力场景、权力基础、权力关系和权力方式四大要素,并将要素置于互动系统中分析其相互影响关系。
研究发现,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产生、运作与形变,集中体现于其互动系统中权力场景、权力基础、权力关系和权力方式的要素整合。在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要素系统中,权力场景与权力关系彼此影响、相互形塑,交互建构出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独立的内外部两大系统。街头官僚的权力基础来源于内外部系统的边界,并依靠信息、能力、资源等优势在跨界扩展与非对称博弈中不断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权力方式得以赋能,并根据内外部系统交互与碰撞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与压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选择,强化权力基础、反作用于内外部系统,并推动整体要素系统的运行与更新。
边际贡献: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为分析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提供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中观层面的分析框架,即权力要素整合的分析框架。在对微观层面的广泛研究进行吸纳、整合与超越的基础上,这一框架并未局限于某一具体类型的街头官僚群体,而是聚焦于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街头官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所身处的共性环境,从中观层面展开对街头官僚及其与各类主体、组织结构及工作环境等方面互动关系的分析。其可能为系统地分析种类多样、类型复杂的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提供必要的指引和理论整合,进而在众多的经验现象及其微观研究之上发展更具普适性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为立于宏观层面规范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行为,以及展开跨制度、文化的街头官僚比较研究提供支撑。进而实现街头官僚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间的衔接与结合,增强街头官僚理论的解释力,推动理论的整合与发展。同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与拓展。
4. 正文
5.引用信息及刊物介绍
引用信息:《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